很多 Web 应用程序都会提供大量的静态内容,其数量多到相当于读完整个磁盘的数据再将同样的数据写回响应套接字(socket)。此动作看似只需较少的 CPU 活动,但它的效率非常低:首先内核读出全盘数据,然后将数据跨越内核用户推到应用程序,然后应用程序再次跨越内核用户将数据推回,写出到套接字。应用程序实际上在这里担当了一个不怎么高效的中介角色,将磁盘文件的数据转入套接字。
数据每遍历用户内核一次,就要被拷贝一次,这会消耗 CPU 周期和内存带宽。幸运的是,您可以通过一个叫 零拷贝 — 很贴切 — 的技巧来消除这些拷贝。使用零拷贝的应用程序要求内核直接将数据从磁盘文件拷贝到套接字,而无需通过应用程序。零拷贝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而且还减少了内核与用户模式间的上下文切换。
Java 类库通过 java.nio.channels.FileChannel 中的 transferTo() 方法来在 Linux 和 UNIX 系统上支持零拷贝。可以使用 transferTo() 方法直接将字节从它被调用的通道上传输到另外一个可写字节通道上,数据无需流经应用程序。本文首先展示了通过传统拷贝语 ...
系统架构
未读今天我们来谈谈一个网站一般是如何一步步来构建起系统架构的,虽然我们希望网站一开始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架构,但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网站架构也是随着业务的扩大、用户的需求不断完善的,下面是一个网站架构逐步发展的基本过程,读完后,请思考,你现在在哪个阶段。
架构演变第一步:物理分离WebServer和数据库
最开始,由于某些想法,于是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一个网站,这个时候甚至有可能主机都是租借的,但由于这篇文章我们只关注架构的演变历程,因此就假设这个时候已经是托管了一台主机,并且有一定的带宽了。这个时候由于网站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吸引了部分人访问,逐渐你发现系统的压力越来越高,响应速度越来越慢,而这个时候比较明显的是数据库和应用互相影响,应用出问题了,数据库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数据库出问题的时候,应用也容易出问题。于是进入了第一步演变阶段:将应用和数据库从物理上分离,变成了两台机器,这个时候技术上没有什么新的要求,但你发现确实起到效果了,系统又恢复到以前的响应速度了,并且支撑住了更高的流量,并且不会因为数据库和应用形成互相的影响。
看看这一步完成后系统的图示:
...
多线程-并发
未读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有两个很特殊的工具类,Condition和ReentrantLock,使用过的人都知道,ReentrantLock(重入锁)是jdk的concurrent包提供的一种独占锁的实现。它继承自Dong Lea的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同步器),确切的说是ReentrantLock的一个内部类继承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ReentrantLock只不过是代理了该类的一些方法,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使用内部类在包装一层? 我想是安全的关系,因为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有很多方法,还实现了共享锁,Condition(稍候再细说)等功能,如果直接使ReentrantLock继承它,则很容易出现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的API被无用的情况。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讨论下Condition工具类的实现。 ReentrantLock和Condition的使用方式通常是这样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
原文中还没有100个。作者希望大家一起来推荐高质量的Java开发博客,然后不段补充到这个列表。欢迎你也参与推荐优质的Java开发博客。(声明一下:我们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全球范围内100个高质量Java开发者博客。其中会有一些博客并不是由纯粹的Java开发者撰写的,但是Java开发者们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或者有趣的东西。阅读这些博客将会非常有趣,有时会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
Google的排名算法中,大型网站的排位会比较高。这对一些小型的高质量博客来说并不公平。有些站点的流量非常大,但是质量并不高。我对高质量的定义是:
文章具有可读性并且是原创的。
文章作者对技术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
文章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
博客中没有太多的广告。
博客的更新频率比较高。
因此,很多Google排名靠前的博客并没有出现在下面的列表里。如果你知道一些值得推荐的博客,请留言告诉我。由于这个列表正在快速增长,请只推荐高质量的博客站点。
名称(站点名或人名)国家备注1Adam Bien德国Java EE相关2Anto ...
java
未读第 1 章基础知识1.1. 单钥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是一种传统的加密算法,是指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共同使用同一把密钥进行加解密。
通常 , 使用的加密算法 比较简便高效 , 密钥简短,加解密速度快,破译极其困难。但是加密的安全性依靠密钥保管的安全性 , 在公开的计算机网络上安全地传送和保管密钥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并且如果在多用户的情况下密钥的保管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
单钥密码体制的代表是美国的 DES
1.2. 消息摘要一个消息摘要就是一个数据块的数字指纹。即对一个任意长度的一个数据块进行计算,产生一个唯一指印(对于 SHA1 是产生一个 20 字节的二进制数组)。
消息摘要有两个基本属性:
两个不同的报文难以生成相同的摘要
难以对指定的摘要生成一个报文,而由该报文反推算出该指定的摘要
代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 SHA1 和麻省理工学院 Ronald Rivest 提出的 MD5
1.3. Diffie-Hellman 密钥一致协议密钥一致协议是由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奠基人 Diffie 和 Hellman 所提出的一种思想。
先决条件 , 允许两名用户在公开媒体上交换信息以生成 ...
翻译自 javarevisited。如需转载本文,请先参见文章末尾处的转载要求。
本文收集了一些用于提升JDBC性能的方法。Java应用或者JavaEE Web应用的性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数据库后端对应用的性能影响。不知你是否经历过Java、JavaEE web应用非常慢的案例没有(处理一个简单的请求都要花上好几秒的时间用于数据库访问,分页、排序等)。下面这些贴士也许能提升Java应用的性能。它们非常简单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编程语言,如果是用数据库作为后端存储的话。
这几个JDBC性能贴示不见得有多酷或者有些你从没听说过,虽然讲的很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上很多程序员经常忽略它们,当然你可能把标题称为数据库性能提示。
JDBC性能贴士一:使用缓存查出应用中有 多少数据库调用 ,然后把它们减到最少,不管你信不信性能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访问数据库的那些代码。因为连接到数据库需要准备好连接(connections),还有往返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库系统后端的处理。如果你可以把数据缓存下来的话这是减少数据库调用最好的方式,即使你的应用有完全动态的数据,短暂的缓存可以节省很大的数据苦往返的传输。加速 ...
javagc
未读摘要本文记录GC调试的一次实验过程和结果。
GC知识要点回顾问题1:为什么要调试GC参数?在32核处理器的系统上,10%的GC时间导致75%的吞吐量损失。所以在大型系统上,调试GC是以小博大的不错选择。’small improvements in reducing such a bottleneck can produce large gains in performance.’
问题2:怎么样调试GC?
调试GC,有三个主要的参数:
选择合适的GC Collector
整个JVM Heap堆的大小
Young Generation的大小(-Xmn?m or -XX:NewRatio=?)
问题3:有哪些不同的GC Collector?
Tony Printezis (JVM大牛)在Garbage Collection in the Java HotSpot Virtual Machine有图为证,还有一篇更早的sun开发人员介绍GC调试也是有图为证
neo4j总结如下
GC shortname
Generation
Command line parameter
...
Tomcat
未读引言在前端优化的第一部分中,主要讲解了对静态资源的一些优化措施,包括图片压缩、CSS Sprites 技术、GZIP 压缩等。这一部分,本文将讲解前端优化里重要的 Flush 机制、动静分离、HTTP 持久连接、HTTP 协议灵活应用、CDN 等。结合这些技术或思想,相信会使 Java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Flush 机制的使用实际上在 Web 技术中,Flush 机制并不新鲜,它的思想是无需等到网页内容全部加载完毕,一次性写回客户端,而是可以部分逐次的返回。如果网页很大的话,一次性写回全部内容显然是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会造成网页的长时间空白。Flush 机制允许开发人员将网页的内容按文档流顺序逐步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可以使得用户知道我们的系统正在工作,只是等待的时间稍长而已,这样用户也会“心甘情愿”的等下去。Flush 机制是一个经典的提高用户体验的方法,至今也一直在用。如果网页很大,这个机制也是建议使用的。在 Java Web 技术中,实现 Flush 非常简单,只要调用 HttpServletResponse.getWriter 输出流的 flush 方法,就可以 ...
Java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一、抽象工厂模式概述(一)定义抽象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并且无需指定这些对象的具体类。这种模式在创建对象时,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离开来,使得系统在创建对象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二)适用场景
当系统需要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时,例如在一个游戏开发中,需要创建游戏角色、武器、道具等一系列相关对象,并且这些对象的创建过程较为复杂,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很好地组织和管理这些对象的创建过程。
当系统希望与具体的产品实现解耦,即不希望系统代码依赖于产品的具体类,而是依赖于抽象产品接口时,抽象工厂模式可以通过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接口来实现这种解耦,使得系统更容易进行扩展和维护。
(三)角色构成
抽象工厂角色(AbstractFactory)
这是抽象工厂模式的核心角色,它声明了一系列创建产品对象的抽象方法。这些方法通常返回抽象产品类型,例如在一个图形绘制系统中,抽象工厂可能定义创建抽象图形(如抽象圆形、抽象矩形等)的方法。
抽象工厂角色不负责创建具体的产品对象,而是将这个任务 ...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Java 字节代码的操纵,其中提到了利用Java 类加载器来加载修改过后的字节代码并在JVM 上执行。本文接着上一篇的话题,讨论Java 类的加载、链接和初始化。Java 字节代码的表现形式是字节数组(byte[]),而Java 类在JVM 中的表现形式是 java.lang.Class 类的对象。一个 Java 类从字节代码到能够在 JVM 中被使用,需要经过加载、链接和初始化这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中,对开发人员直接可见的是 Java 类的加载,通过使用 Java 类加载器(class loader)可以在运行时刻动态的加载一个 Java 类;而链接和初始化则是在使用 Java 类之前会发生的动作。本文会详细介绍 Java 类的加载、链接和初始化的过程。
Java 类的加载Java 类的加载是由类加载器来完成的。一般来说,类加载器分成两类: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和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user-defined)。两者的区别在于启动类加载器是由 JVM 的原生代码实现的,而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都继承自 Java 中的 java.lang.ClassLoa ...

